咖啡常识 分类>>

长三角零碳示范园长啥样?“水乡客厅”里竟然藏着不少“黑科技”!

2024-04-05 11:41:0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自给自足,还能给整个研究院园区供能。”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剑雄向记者介绍。

  坐落于青浦区金泽镇大观园片区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由同济大学牵头沪苏浙皖“华东八校”高校联合设立的。在这里,不仅集中了高校的科研优势,还汇聚了相关绿色低碳企业的智慧,将各种低碳减排的新技术集成于此,形成一个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科创平台与碳中和技术示范基地。

  研究院牵头同济大学11个学科编制的“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明确,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交界处总面积约35.86平方公里的区域,建一个碳中和导向下的世界级水乡客厅。“世界级水乡客厅”有着清晰的定位:到2035年,相比于基准情景的碳减排率达到80%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达到0.03吨/万元左右。

  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水乡客厅”的缩影。在这个小院子里,历史和现代交织更迭,传统的江南园林和先进低碳技术发生碰撞、交融。

  走进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不禁被“古色古香”的古老庭院所吸引。看上去“青砖灰瓦”,似乎和别的庭院没啥区别。但谁知,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黑科技”。

  “这个是生态公厕。看上去外表和一般厕所没什么不同,但其实它的水源不用外接自来水,就能形成‘自循环、零排放’。”什么叫自循环?柳剑雄解释,原来,通过对厕所粪污的净化处理,循环冲厕使用,厕所节水率可以超过90%,全程无废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碳排放。这一外接处理设备可用于无排水管网地区、缺水干旱区、旅游风景区、高速服务区等场景的生态公厕。

  不仅有全循环生态厕所,研究院还通过实物展示了一种农村污水治理的 “资源驿站”EOD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备集中投入改造之后维护难的问题,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地埋设施旁,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的光伏充电站及便民驿站等设施。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智慧化平台管理,大大降低运维成本。而安装在车棚顶部的光伏板为地面停车场和污水处理设备提供能源,同时,储能系统将余电进行存储,满足阴雨天、夜间使用。

  除此之外,光储充一体化车棚下面还设有双向直流充电桩,通过双向充电,可以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电池的潜力,以惠及整个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在能源产生时捕捉和储存多余的太阳能给汽车的,在用电高峰或停电的时候为园区电网供电。

  “你们看,这是我们的生态客厅。”柳剑雄带着记者来到一间会议室,一进门便随手打开室内顶灯,“这是直流灯,旁边的是直流空调,整个会议室配置了光储直柔新型建筑供电系统。”

  “我们日常照明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而这里使用的是48伏的低压直流电。”记者在现场尝试将左右手同时放在直流电体验装置的两片铜箔上,并没有感受到很强烈的刺痛感。“这说明,48伏的直流电对人体也比较安全。”柳剑雄解释,之所以使用直流电是因为,光伏发出来的是直流电,直接供应给直流电器可以减少能耗,提高用电效率;同时,通过柔性用电方式达到削峰填谷,缓解电网压力的作用。

  不仅如此,生态客厅还有很多“小机关”。墙壁使用的面板是用咖啡渣循环再生而成的装饰面板,涂料是一种无机矿物涂料——竹炭土。空气通过竹炭土时会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极利于电离子的流离析出,只需微弱的动能就可以释放出大剂量、小粒径的负氧离子,在室内形成纯净的负离子场域。

  在窗户前,柳剑雄拿出一个测红外线瓦/平方米,而移动到旁边一扇窗户前,仪器读数马上变成了137瓦/平方米。原来,第一扇窗户涂了一层薄薄的玻璃保温隔热涂层,它采用最新的纳米和溶胶凝胶技术制成,含有高性能红外吸收剂和紫外线吸收剂,阻挡了大量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进入室内,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却并没有影响视野的清晰度。

  这些新技术,并不是来自于一家企业,而是不同企业技术的集成,这里成为了政产学研协同推进的科创平台。在小院子里,同济大学—宝业集团建筑碳中和研究中心等机构都已挂牌。而在前不久举办的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同济大学已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同济科技等5家企业签约成立研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都在小院子里有了展示区域。

  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集中展示区,这些低碳减排的技术汇聚在一起,综合形成了一个接近“零碳排放”的系统。

  目前,研究院的二期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其中汇聚了集成了多种新型减排技术。依靠屋顶光伏、地源热泵以及各种节能减排的措施,整栋楼的能源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将多余的能源“反向供给”给整个研究院。

  在二期,园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能源系统。各楼宇的控制系统、系统、储能系统、充电系统、并网型微电网系统,最后通过一个可视化的数字孪生能碳智慧管理平台,运用AI算法调动用能终端的调节响应,实现了将传统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的单相过程,转变为“源-网-荷-储-充-控”的一体化循环过程,最终达到了能源流动态平衡,主动节能和降碳的实验目的。

  而这样一种“绿色能源系统”不只应用于研究院的建筑中。记者看到,在“近零碳园区平台”的大屏幕上,不仅有园区建成以来每年的碳排放量、园区碳汇总量等综合型数据,还展示了建筑、能源、交通、环境、农业等细分领域的碳排放情况。就拿林地碳储量来说,樟木的碳储量最高,广玉兰、水杉、银杏的碳储量依次降低。“有了这份针对不同树木品种的碳储量表格,就能在进行城市绿化设计时供园林绿化部门从增加碳汇的角度来合理配置植物的品种。”柳剑雄告诉记者。

  跨域共治、低碳韧性、智慧共赢,是示范区低碳转型的新模式。未来,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有望落户示范区,将大大提升示范区在绿色低碳生态方面的创新策源功能。


本文由:3044am永利(中国)集团-官方网站公司提供

搜索